行业资讯分类
www.yabo.com(中国)官方网站园林绿化设计实用13篇

  yabo.com1.1 重视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的绿化功能。服务于园林景观绿化的主要对象,才能进一步明确对景观绿化设计的主题与功能。无论是风景名胜、居住区、休闲广场、公园等,或是有主题的大型专题园林设计,首先必须要重视其绿化功能。

  1.2 加强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艺术性。在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点与线的完美结合,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季节的变化情况,才能成功地将景观绿化设计作品塑造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为人们带来一定的艺术欣赏。

  1.3 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要有历史文化内涵。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最大限度的有机结合,要尽量保证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尽量保证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文历史景观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并充分考虑到人们对绿化景观的审美要求与心理要求,才会被广大群众接受,所谓景点要恰到好处,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4 合理配置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资源。在资源配置的初期,首先要对绿化覆盖率进行计算,充分掌握设计对象人均绿地率数据、立体绿量;另外,要重视多层次植物的配置,加强水土保持力度,对有害气体进行有效地吸收以及符合生态效益的具体要求。基于设计计算的结果,明确选择什么类型的草坪,或者是乔、灌木与草坪相结合,尤其需要注意草坪与林木相得益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1.5 园林景观绿化材料的合理选择。从具体的设计资料分析,园林景观绿化材料在选择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尤其是不同的植物综合在一起时,需要考虑各种植物的生长速度与影响能力,另外,还要考虑到其阴阳性、病虫害的交叉性以及观花、果、叶树的视觉效果等因素。

  2.1 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感染力。绿化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将“景”与“意”充分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情景成功交融,实现以景动情的良好效果。当代园林景观绿化场景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良好的精神愉悦场所,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好的环境氛围能够促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这也是园林景观绿化设计必须达到的目标。

  2.2 园林景观绿化要保持一定的时代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园林景观绿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绿化设计具体的表现形式中,设计者要尽量让设计成果达到典雅、清新以及时尚的效果,尤其在某些尺度方面要恰到好处。园林景观绿化设计首先要满足基本工程要求,还要保持绿化景观设计简单、大方、朴素,色彩方面要简单明快,在构思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要符合人们的生活环境理念,才能激发人们的观赏兴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据当地文化结合自然环境,设计出不同的特色,更好的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时代的风格。

  2.3 园林景观绿化要以绿化为主导颜色,突出造景的优美。绿化环境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有心旷神怡、心情舒适的感觉,设计者在创造绿化景观时,要科学合理配置绿化材料,推崇以绿化为主导颜色,以此为基础,体现不同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恰当的融入一些春华秋实的内涵。

  2.4 园林景观绿化造景的要点。设计环节中重要的是植物造景,要充分利用灌木、乔木以及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将不同的植物有机结合起来。基于它们生长习性的差异性,以相互协调作为原则,塑造色彩美与线条美,使其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其艺术性。

  2.5 园林景观绿化服务系统。景观绿化服务系统同样重要,能满足人们日常活动的基本要求。景观绿化服务首先是考虑人们的需求,例如:具有商业性质的绿化设计,通常设置成外向型,在人流量较为集中的地方方便人们观赏;修建厕所要选择适当的位置,既方便使用,又不能影响人们的观赏雅兴;垃圾桶要投物方便,便于定时清理,最大限度保持整洁卫生。

  总之,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要有时代的特征,要符合人们对绿化景观的各种要求,设计更多具有人性化的绿化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长远目标。

  屋顶园林绿化是随着城市密度的增大和建筑的多层化而出现的,是城市绿化向立体空间发展,拓展绿色空间,扩大城市多维自然因素的一种绿化美化形式。

  90年代初,上海将人民广场改建成超大型地下商场,顶上建成屋顶花园,成为上海著名景观。继而,人人瞩目的东港明珠电视塔屋顶绿化、车库顶部的浦东世纪广场,在全国产生极大的影响。90年代末上海市推广轻型屋顶绿化, 2002年11月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了《关于组织编制屋顶绿化三年实施计划的通知》;并于2010年了《上海市屋顶绿化技术规范》以指导屋顶绿化的建设实施。2013年立体绿化发展目标首次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建设立体绿化150万平方米,其中屋顶绿化达100万平方米。

  在屋顶绿化的形式上,尝试了多种形式,主要分三种:一是地毯式,主要针对承载力较弱的屋面,用适合薄土生长的草种密集种植;二是花园式,对承载力较强的屋面种植乔灌木树种;三是组合式,主要在屋顶四角和承重墙边用缸栽盆栽方式布置成花园式绿化。

  屋面园林绿化是指植物栽种在建筑平屋顶的一种绿化形式,又称为第五立体绿化面。其作为一种不占用土地的空中高科技绿化形式,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给城市增添绿色和美色,还能减少房顶建筑材料的热辐射和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屋顶园林绿化的设计既有园林工程的普遍性,又有在建筑物的屋面走水走坡问题的特殊性。在屋顶园林绿化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建筑结构承重安全原则:屋顶绿化设计应预先全面调查建筑结构等相关指标和技术资料,根据屋顶的承载能力,准确核算各项施工材料的重量和一次容纳游人的数量,并通过结构验算;

  (2)种植比例适宜原则:屋顶绿化要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保证有足够的绿化面积,简单式屋顶绿化绿化种植面积宜大于85%以上,花园式屋顶绿化绿化屋顶面积宜大于 60%;

  (3)屋顶绿化与建筑物相协调原则:屋顶绿化宜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容入大自然,与建筑物的景观协调;

  (4)保护建筑物的原则:屋顶绿化不得破坏建筑物的结构、防水和排水等设施;应注意与设置在屋顶的其他设施相协调,为风机、冷却塔等设备预留维修通道和通风通道,并设计隔断减轻风机、冷却塔等设备对绿化种植的影响;

  (5)屋顶防护安全原则:屋顶绿化应设置独立出入口和安全通道;为防止高空物体坠落和保证游人安全,还应在屋顶周边设置高度为自站立平面起110 cm以上的挡墙或防护围栏。

  城市屋顶园林绿化创造了一个更具新意的活动空间,不仅增加了城市的自然感,美化了环境,改善了城市景观,还提高了城市的绿化面积,有益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屋顶园林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屋顶园林绿化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绿化屋面的平面布置是根据建筑物的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的大小、使用功能和要求进行绿化小品和设施的平面组合和空间设计。平面布置的形式有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和式。梯屋是屋面花园的总入口,是屋顶花园的起点。平面布置中宜布置6~20平方米的休息休闲平台,其次依次布置架空的交通道、种植池、集水池、小台阶和花台,种植池约占天面总面积的60~70%,交通道宽600~800mm。

  屋顶绿化种植布局,应与屋面结构相适应,荷载分布要均匀,宜将亭、雕塑、水池、小品等荷载较大的部件设置在承重墙或柱的位置,大树须种植在承重的柱和大梁上,并不得迁移变更位置;屋顶绿化的种植土配比、植物选择及各类设施应按照轻量化的要求进行设计,控制种植槽高度和蓄水层深度。

  原则上应以低矮小乔木、灌木、草坪、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等为主,专门进行加强的荷载设计及支撑系统设计时才可种植大型乔木,大型乔木的高度不宜超过5米;应选择生长较慢、耐修剪、抗风、耐旱、耐高温的植物,须根发达的植物,不宜选用根系穿刺性较强的植物(如榕树类植物、散生竹等),防止植物根系穿透建筑防水层。除园林植物以外,也可种植小型果树、药用植物和蔬菜等, 简单式屋顶绿化宜选用极耐干旱、耐高温、粗放管理的植物。

  屋面园林绿化适用于坡度不大于3%的平屋顶,屋面防水等级为1~2级,耐用年限为25年以上。平屋顶宜采用结构找坡,天沟、桷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2%,沟底落差不得超过200mm。种植屋面四周应设围护墙及泄水管、排水管和人行通道。种植屋面上的种植介质四周应设挡墙,挡墙下部应设泄水孔。既有建筑屋面防水检测合格的,宜增加铺设具有防水功能的隔根层。铺设防水材料应向建筑侧墙延伸,如遇建筑侧墙时,泛水应高于种植基质面15cm以上。

  花园式屋顶绿化可根据屋顶荷载和使用需求,适当设置亭、廊、花架、景石、水景等园林小品。园林小品应在保证牢固、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轻质结构和轻质材料,并根据建筑荷载的分布的要求安排位置,高度不宜超过5米。园林小品的基础,应在建筑结构设计时统一考虑,在防水层施工前完成或单独做防水处理。

  花园式屋顶绿化必须设置浇灌设施,简单式屋顶绿化应尽可能设置浇灌设施。一般宜采用节水设施,有条件的尽量安装微灌或滴灌系统;同时可安装蓄水装置,收集降水和灌溉水,过滤后再次利用。

  屋顶园林绿化主要是巧妙利用主体建筑物的屋顶、平台、阳台、窗台和墙面等开辟园林场地,充分利用园林植物、微地形、水体和园林小品等造园因素,采取借景、组景、障景等造园技法,创造出不同使用功能和性质的屋顶园林绿化景观。在屋顶园林绿化的设计中,屋面防水和种植层土壤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特别注意。

  1.屋顶绿化设在建筑物的顶部,所以解决积水、渗漏水、防水排水是屋顶绿化的关键也是主要难点。种植物根系均具有很强的穿刺能力,为防止屋面渗漏,在设计时应按屋面结构设置多道防水设施,作好防水排水构造的系统处理。防水处理时首先在屋面铺设1~2道柔性防水层,其上再铺一道耐根系穿刺防水层,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24h蓄水检验,经检验无渗漏后,在其上再铺设排水层。同时为了将种植层中因下雨或浇水后多余的水及时排出去,还要在排水层上放置隔离层,这也是为了将种植层介质保留下来,最后在隔离层上铺种植层。

  2.屋顶园林绿化设计的又一难点是解决种植层土壤及介质问题。屋顶绿化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要求种植层的土壤具有重量轻、容重小、保水保肥、疏松透气、清洁环保并且适宜植物生长等性能。因此屋顶绿化一般采用由各类介质配制而成的人工土壤栽培。目前一般选用腐叶土、泥炭、绿保石、发酵醋渣、珍珠岩、蛭石、聚苯乙烯珠粒等材料,按一定比例配置而成。其中蛭石、绿保石、聚苯乙烯珠粒已经珍珠岩可减少栽培介质的堆积密度,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铁、镁、钾等元素;腐叶土、醋渣、泥炭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质和腐殖酸。

  屋顶园林绿化是加快城市绿化发展、促进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在上海地区的应用逐年扩大。在屋顶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中,只有明确设计意图,优选设计方案,应用绿化技术,进行良好的施工布设,科学、合理、规范的进行城市屋顶园林绿化的设计,才能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质量,营建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上海构建绿色环保城市作出贡献。

  城市绿地被称为是城市人的“肺”。城市绿地覆盖率和人均拥有城市绿地的多少,成为判断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绿化可达50%,人均拥有绿地面积30m2以上,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近几年,南方许多城市提出了在本世纪末, 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 35%的目标,这标志着我们的绿化意识开始增强, 向现代化的花园城市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城市绿地绝对数量在快速增长、绿化质量明显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着“重建设, 轻管理”的思想,配套设备原始,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方法落后,这种状况已越来越不适应日益加快的城市园林建设管理步伐, 如在短期得不到改善,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园林水平的提高。

  造成我国园林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有多方面, 主要有维护管理资金不足, 现代园林经验缺乏, 园林人才流失严重, 配套基础设施不全等。本文就与园林绿化工程配套的给排水设施设计方面谈一点观点:

  水是植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 据统计, 鲜活植物体内的水分占80~90%以上, 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来自地下水、自然降水和人工浇水。南方地区地下水位较高,降水量也较大,一般在1000mm 左右,对植物,特别是一些高大的乔木生长比较有利,但仅靠这些, 远远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况且降水大多数集中在春夏季,秋冬季基本无雨,导致旱涝不均。这样,绿地浇水就成为我们日常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供水设施的健全与否, 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

  当前我们大多数的园林设计,还仅仅停留在“园林”本身的设计上, 对与配套的给排水设施考虑甚少。一个水喉, 一条胶管,伴随了我国的园林管理几十年,效率低下, 且易损伤花木; 洒水车阻塞交通,干扰市民,费用高,效果差,也不值得提倡。目前,新加坡、日本等国家, 大面积的绿地基本都实现了灌溉的管道化、自动化,许多还配备有专门的土壤温度、湿度监测设备。许多信息还与计算机联网, 供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时作参考。在我国国力还不是很强的条件下,有必要探索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高效的园林灌溉方式。

  首先,应该根据当地所种植植物的种类,土壤性质,气候特点,准确计算出所需要的水量, 这是实现自动化灌溉的前提,也是我们实行科学化,定量化管理的基本保证。国外发达国家从十几年前就已开始着手实验研究,而我国在这方面至今还是一个空白。其次,供水水量、管材、管径及水头损失都要经过科学计算,管径设得过小,供水水压和水量不足,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管径设得过大,又造成管材和水头的浪费。现在许多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给水设计时, 都是凭经验,不管几公里,从头到尾都是一种管径,给日常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再次,要选择科学的浇灌方式, 我国少数地区长期实行落后的漫灌方式, 效率低, 又造成了水源的浪费。许多实行喷灌的地区, 由于喷头质量差, 水幕不均匀, 又无量化标准, 效果也不理想。国外现在专用的浇灌用喷头系列, 出水流量模数已精确到1L/min, 洒水均布率达 95%以上。

  当然,胶管和洒水车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将建筑绿地中间的草坪,委托给周围的单位或个人,用皮管浇灌,不但不显得落后,还增加了一丝田园气息。对宽度小于 2m 的城市道路分隔带绿化用洒水车浇水,也比较经济。对宽度大于2m 的条形绿带、或面积大于 80m2的绿地最好能做一下经济分析:

  P、W1、W2、W3、n 分别为设计年限内一定时期的经济评价指标、一次性设备投资分摊的费用、维修养护费用、人员管理费用、效益扣减费用。

  水对植物不可缺少,但排水不当也可对植物造成危害,特别是在南方地区,雨水量大,如排水不及时,长时间浸水会造成土壤透气不良,导致植物根系腐烂,生长迟缓,甚至死亡,使草坪迅速退化。排水过度, 则会妨碍植物水分的吸收,并导致肥分流失。

  绿地排水设计,从排水量的计算、 排水口( 孔) 的布置、排水管渠设计三个方面都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首先, 雨水量计算时, 可以根据本地的暴雨强度公式, 灵活决定各影响参数。

  Q= φqF 。Q、φ、q、F 分别为计算排水量、径流系数、当地暴雨强度和汇水面积由于一般的绿地对排水的要求不高,设计降雨重现期、径流系数都可以降低标准。据估计,雨水

  滞流时间3~8min, 管道投资可节省20%以上。而球场的草坪,应相应提高标准, 实践证明, 南方地区径流系数按规范中的0.15考虑, 显然不能满足球场排水的需要, 特别是在雨季。其次, 绿地设计时应有一定的坡度, 这不仅是景观上的需要, 更是为了排水的需要, 排水坡度以5%~ 10%为宜, 植物的种植也应根据坡度的变化而灵活地调整, 如: 在坡顶应种植耐旱的野牛草、旱禾木类,在低洼地种植地毯草等耐涝草种。再次,绿地低洼处应设排水口排除雨水, 较平坦地区雨水口布置间距不宜过大,以15~20m为宜, 否则,施工时坡度不易控制,容易出现排水死角。因为新铺设绿地泥沙量多,成熟草地相对较少。因此, 可以取消沉砂井, 只在雨水进水口底部预留沉砂位, 雨水口可采用中小号, 节省投资。明沟排水效果好, 经济易做, 又宜于清疏管理。对一些草地要求较高, 不适合设雨水口的地方, 象球场、景观要求较高的草地等, 可以设排水盲管或排水盲沟, 以免影响景观和其使用功能。但施工和管理难度都大一些。 施工时, 滤料的种类、配合比和层厚都要经过计算, 砂砾渗水层应有一定的密实度,防止局部下沉和水肥流失过快。

  总之,要使我国园林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彻底解决给排水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长远的眼光,对与园林配套的给排水设施进行科学的规划;坚持科学、经济、 实用、美观的原则,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出与具体绿化工程相适应的给排水设计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园林给排水设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我国的园林管理水平; 应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给排水技术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城市园林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论城市的总体还是一个社区,都是由大小的“生态经济文化系统”组成的。生态意识应该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中心。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首先确立生态的主体地位,其次才是文化和经济。因为生态本身不仅具有效益,如制氧、吸尘、降温、防噪音等,而且它又具有一种生态美。

  植物造型与园林小品的结合,会创造出优美的艺术氛围。许多植物可以配置出各种特色的园林植物小品,但这种植物造型的园林小品也不能喧宾夺主,它在园林设计中一般只能充当配角。而建设生态园林,可以招来许多鸟儿和其他小动物,显得更有生气。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与厂矿和居民区建筑设计要逐步进行,特别是现在各开发商都在争建绿色生态住宅,其绿化系统的设计要统一进行,不得各行其是。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建设可采取“农林复合生态工程建设模式”,把城市林业和乡村林业结合起来,加大道路绿化带、网的建设,逐步走向城市园林与大地园林的有机结合。

  1、理想与想象性艺术形象不是自然形象的翻版,而是将自然形象理想化,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艺术想象力。绿化装饰就是艺术想象力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赋予了绿化新的语言,沟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

  2、节奏与韵律绿化装饰也必须强调节奏感和韵律感,它是产生形式美不可忽视的一种艺术手法,一切艺术都与节奏和韵律有关,绿化装饰中的节奏主要体现在:强弱和长短、疏密、高低、刚柔、曲直、方圆、大小、错落等对比关系的配合。节奏,近似节拍,是一种波浪起伏的律动,当形、线、色、块整齐而有条理地重复出现,或富有变化地重复排列时,就可获得节奏感。韵律广义讲就是一种和谐。

  3、形式美形式与内容不能分离,形式美是艺术发展和生存的条件。所谓创新,总是从形式探索上开始的,美感富于形式之中,没有形式就没有设计。然而,形式美不是轻易能得到的,它来自生活,来自发现,来自创造性的想象,来自艺术家综合性的修养。形式美的创造是设计师终身追求的目标。

  4、抽象手法的运用①简洁化抽象:用理性归纳法,将自然形象进行整理,舍弃一切具体的东西,然后越过具象的界限,达到抽象的境界,或是把它们组合而构成平面或是立体的装饰形象。②几何形抽象:以纯粹的点、线、面、块等几何基本原型为材料,按美的法则通过空间变化:平移、旋转、放射、扩大、混合、切割、错位、扭曲,还有不同质感材料组合,来创造出具有特殊美的绿化装饰形象。

  1 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 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 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 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 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 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城市在园林绿化在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地保护利用和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乡土植物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常常不会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但是从生态学理论来看,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综上所述: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其工作的领域如此广阔,前景如此美好。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所肩负的责任。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类自身,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解自然的演化过程,那么景观规划设计就只能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已。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创造我们共同的、美好的家园,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

  按照《**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范》、《**市城市绿地养护质量标准》、《**市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栽植工程技术规范(试行)》等规范,切实提高绿化建设、管理质量和水平;加强城市高架桥、人行天桥、立交桥周边绿化和垂直绿化,实施绿地建设向社区、乡集镇延伸,提高主城生态环境;进一步巩固前期“创园”工作成果,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一)五华区负责建设莲花池公园、乡镇社区公园等58.9公顷的公园绿地,开展村庄四旁绿化、入村道路绿化、沟渠绿化,继续提高荷叶山、长虫山、西白沙河、郊野(昭宗)生态公园、风景林的绿化质量,完善基础设施。新建道路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完成辖区内25条(段)道路绿化的“视觉补差、缺塘补栽”;新建盘龙江西岸绿化带2万平方米,按照三个80%的要求,提高盘龙江现有绿化带绿量,提高绿视率;对1-2个旧居住区进行综合整治,完成旧居住区绿化改造面积1.5万平方米;继续开展拆临拆违建绿透绿工作,建设绿地10万平方米;完成辖区内8万株攀缘植物的种植任务,对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全面进行立体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效果,建设1个屋顶绿化示范点。

  (二)盘龙区负责建设鼓楼公园、乡镇社区公园等99.23公顷的公园绿地,开展村庄四旁绿化、入村道路绿化、沟渠绿化,继续提高呼马山生态公园、风景林的绿化质量,完善基础设施;新建道路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完成辖区内34条(段)道路绿化的“视觉补差、缺塘补栽”;新建盘龙江东岸绿化带,按照三个80%的要求,提高盘龙江现有绿化带绿量,提高绿视率;对1-2个旧居住区进行综合整治,完成旧居住区绿化改造面积1.5万平方米;继续开展拆临拆违建绿透绿工作,建设绿地8万平方米;完成辖区内8万株攀缘植物的种植任务,对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全面进行立体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效果,建设1个屋顶绿化示范点。

  (三)官渡区负责建设五甲塘湿地公园、立交公园、乡镇社区公园等160.69公顷的公园绿地,完善官渡公园绿化,提高绿视率,开展村庄四旁绿化、入村道路绿化、沟渠绿化,继续提高凤凰山生态公园绿化质量,完善基础设施,扩大牛头山风景林建设面积;新建道路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完成辖区内24条(段)道路绿化的“视觉补差、缺塘补栽”;新建盘龙江东岸绿化带,按照三个80%的要求,提高盘龙江现有绿化带绿量,提高绿视率;对1-2个旧居住区进行综合整治,完成旧居住区绿化改造面积1.5万平方米;继续开展拆临拆违建绿透绿工作,建设绿地10万平方米;完成辖区内8万株攀缘植物的种植任务,对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全面进行立体绿化,提高绿化效果,建设1个屋顶绿化示范点。

  (四)西山区负责建设玉带河公园二期、翠峰、宝珠生态公园、乡镇社区公园等643.12公顷的公园绿地,开展村庄四旁绿化、入村道路绿化、沟渠绿化,完成翠峰、宝珠风景林建设;新建道路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完成辖区内48条(段)道路绿化的“视觉补差、缺塘补栽”;新建盘龙江西岸绿化带2万平方米,按照三个80%的要求,提高盘龙江现有绿化带绿量,提高绿视率、缺塘补栽;对1-2个旧居住区进行综合整治,完成旧居住区绿化改造面积1.5万平方米;继续开展拆临拆违建绿透绿工作,建设绿地8万平方米;完成辖区内8万株攀缘植物的种植任务,对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全面进行立体绿化,提高绿化效果,建设1个屋顶绿化示范点。

  (五)**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建设23.29公顷公园绿地;完成辖区内道路绿化的“视觉补差、缺塘补栽”;完成辖区内8万株攀缘植物的种植任务,建设1个屋顶绿化示范点。

  (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建设59.12公顷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完成辖区内道路绿化的“视觉补差、缺塘补栽”;完成辖区内8万株攀缘植物的种植任务,建设1个屋顶绿化示范点。

  (七)滇池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负责建设17.6公顷公园绿地;完成辖区内道路绿化的“视觉补差、缺塘补栽”;完成辖区内8万株攀缘植物的种植任务,建设1个屋顶绿化示范点。

  (一)要严格实施《**城镇绿化条例》,建立、健全园林绿化三级规划、三级管理机制,确保城市绿地规划的严肃性、绿地指标审批、工程验收的参与性、绿化执法的权威性,建立园林绿化管理长效机制。

  引言:随着现代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对城市建设中重要内容之一的园林绿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目前很多重大市政建设工程的配套绿化工程中,出于特殊时限的需要,绿化要打破季节限制,克服不利条件,进行非正常季节施工。园林绿化施工主要是园林植物的栽植过程。植物材料基本是移植而来的。移植成活率及植株长势是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1 园林种植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盲目性的追赶时代潮流对于园林设计是最忌讳的,设计者借鉴全国的设计模式,不计成本的使用大草坪的种植模式,不计后期管理的花销,忽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理念。近几年来,园林的设计掀起了“乔木―灌木―地被”的模式,这种模式片面的追求了视觉效果,过分强调了生态的效益,这种不足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要结合绿地的性质,绿地的面积,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兼顾种植的使用量和景观获得的效果。

  园林设计者盲目的扩大树木的规格,主要是为了迎合领导者急功近利的心态,他们的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将种植的艺术形态与潮流结合,还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完全不能保障种植实木的成活率,另外,有些树木被设计者私自砍伐甚至是被移走,破坏了生态环境,也让大树的生命就此了断了。

  设计者将自己的想法过多的与种植植物的景观感受相结合,他们根本不就不能完全掌握种植植物对绿地的承受力,不切合实际的将一些片面的“完美”与“好”强加给绿地的主人。这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不科学的,设计者把绿地作为种植的主体,这固然很好,但是,严重的忽略种植景观的的真正意义就是大错特错了。

  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对高档的种植物不分贵贱的,盲目的进行场地的选择放置,这样不仅降低了树种的层次,对于观赏者来说更是一种奢侈,北方的杨树,柳树,槐树等都是耐寒树种,适应能力较强,生长的速度也很是快速,对于园林种植的设计有一定的效益,对生态也有一定的好处。在园林种植这方面应追求完美性,为种植树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树苗品种众多,名称各异,设计者在选择上有些困难。有些是进口的树苗,名字采用外文的形式,设计者有的存在文化程度较低的现象,对于上了档次的树木就假装认识,根本没有明确性,只要获利,不管其他,鱼目混珠的现象随处可见,使得高档的品种被充当,低档的品种被限制,影响了园林种植项目的顺利进行。

  一般规则式园林,植物配植多采用对植、行植等规则式布局,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布局,充分体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不同的环境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如建筑物周围,主要道路及大门处,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起伏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要注意植物空间立体结构的韵律感,以求得总体布局的协调。

  园林的种植设计要求追赶园林艺术的美感,并且要求具有相应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如果将科学性融入进来会更加的有意义。种植设计是对艺术创造的延续,这个过程需要设计者具有更高层次的审美观点,由于设计者受的教育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甚至最大的不同就是思维方式,这往往就是造成园林种植审美观差异的最常见要素,虽然设计方案众口难调,但只要遵循这两个要求,势必会适合众多的口味,改善这种现象。

  多树种配植、混植时可以一种或两种为主,切忌平分。常绿树四季常青,庄严深重,但缺乏变化;落叶树色彩丰富,比较轻松活泼,但冬季叶落萧疏。常绿树与落叶树互相配置就能弥补各自的缺点而发挥优势。为了使落叶树突出鲜明色调,常绿树要低于或高于落叶树。灌木群可以利用自然地形起伏,使之形成错落有致的轮廓线。乔木、灌木组成树丛时,开朗的空间要有封闭的局部;封闭的空间要开辟透视线,以形成虚实对比。

  近年来,天气变化异常严峻,气候变化尤为突出,并伴随着环境污染的熏染,让原本具有生态意义的园林设计出现各种弊病,这种前车之鉴,当以教训,鞭策我们要重视生态,并逐步提高这种生态的重视度。园林生态理论依据这些因素,被广大的园林设计者紧紧地重视起来,在这种背景下,园林界提出了生态学的园林设计原理,风景园林要与城市园林在一定程度上要保持一个观点,让人类生活的环境更加和谐,将人类生活,环境质量以及资源的利用三者协调起来,通过这种调节的途径,应用到园林种植设计中。

  园林在种植设计中,注重植物的栽培,植物是有生命的,它以个体的身份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存活,在生态的倡导下这是一种特殊的要求。植物种类很多,考虑的因素相对也要全面一点,选择的种植植物要保证与这种植物的生存空间相适应,生长条件相吻合,种植地点也要被考虑进来。如果植物能够适应生长的环境,就能很好的生存和发展,就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种植的植物与当地的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才能保障植物发挥其优越的生态效益,并为当地的特色做了相应的宣传。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景观的硬质不断的扩大,使得生态环境被严重恶化,产生了全球的热岛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利于人类生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缓解热导效应的侵袭,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注重绿化面积和生态效益,合理规划园林设计,加强大面积和大范围内的绿化效应,从而提高整体环境质量。

  园林景观除具观赏性、艺术性之外,还具有科学性、生态性。达到此效果就要求设计者把生态学,艺术学,审美学,文化学相融合灌输到整体园林的设计中,使植物的多样性,多结构,多功能,多层次充分发挥体现出来。其中有利的条件就是生态学原理,对于植物种植,植被种植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依据其原理和植物的分布特性,遵守植物生长规律,结合科学的布局,复层混交达到完美的统一并改善生态环境。要想使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改观,改善,就要有一些具体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复层混交结构的群落,不仅能提供不同生物(动物)的生态位,还能在视觉上形成丰富的变化从而可以形成植物、动物以及人类关系上的和谐。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植物群落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及种类组成艺术而科学地进行植物种植。

  首先,应该让绿化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自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美丽的植物和洁净的绿地才能给人舒畅的环境和美的享受,这样才发挥出了绿地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其次,要想让绿化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证种植物的成活率,应该设法平衡好植物在移栽过程中的水份,并且减少根系在挖掘、运输和种植过程中受到损伤,对树冠定期修剪避免其失水的现象。最后,严格的管理标准,使得管理工作从今以后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并药不断在管理机制、经验和技术上创新出新的思路。

  结语:园林的种植设计被当代人视为瑰宝,在绿地的园林规划中所占的比率相当大,种植的设计对园林的绿地工程项目影响深远,设计的好坏对整个园林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另外,在选择种植材料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好的植物材料,并且尽量设计出好的设计方案,通过艺术的手段让植物材料的本身特点凸现出来,将植物的功能与人的感觉协调起来,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绿化景观。

  [1]高彬,自然要素在传统与现代园地景观中的塑造浅比[J].福建林业科技,2008

  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广义的小城镇包括了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区别于大中城市和乡村,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聚集的居民点。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小城镇已经逐步摆脱了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乡村景观),实现向城市景观的过渡,但同时又保留了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在景观尺度上比城市景观更为亲切宜人,使其景观的吸引力往往更应高于城市景观或乡村景观。

  近年来,在中国各方面迅速发展大环境的带动下,全国各地小城镇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繁荣。然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冲击下,有相当一部分城镇,未能认清自身的价值和优势,片面追求现代化、工业化,盲目拆建,使原本各具形态的小城镇逐步走向“千镇一貌”的境地。结果导致小城镇的生态廊道断裂,森林草原被高楼烟囱取代,城镇中污水垃圾随处可见,环境严重破坏,城镇文化脉络被切断,城镇中到处流露出凌乱的景象,造成了小城镇人居环境和文化的落后。

  由于小城镇与乡村腹地联系密切,因此在景观构成上更多的倾向于城市和乡村的某些特征,与乡村及城市园林景观相比,小城镇园林景观有其特殊性。

  (1)景观构成上,由于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小城镇与外界交流的情况不像大城市那样频繁,且与乡村联系较为密切,景观更接近乡村的自然环境,更多的是自然产生。因此在景观构成上,小城镇更多的强调以自然性为主,景观内容源于原有的基质展开,景观的美学意义相对较为强烈,而大城市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频繁,景观更多的突出显示在其物质性方而,景观的功能性更高于审美价值。

  (2)景观尺度上,大城市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相对紧张,城市建筑密度较大,建筑高度较高,因此若要在密集的垂直空间中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其景观尺度就要求较大。在小城镇中,建筑高度一般在30m以下,空间较为开阔,在考虑一定的比例关系下,景观空间的尺度也要求较小,景观的营造上更要求亲切宜人。

  (3)景观内涵上,由于小城镇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从而使其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景观就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一旦把握住地方文化景观的实质,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就可以从中寻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最佳结合点,进而领会小城镇的精神理念。

  (1)建设思想模式盲目复制大城市,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片面求大、求宽、求洋、求高、求快,导致城镇建设杂乱无章、整齐单调,缺乏有个性的城市形态与生活精神,无法形成小城镇的独特个性优势。

  (2)规划观念照搬大城市,在功能区的划分、交通布局方面参照大城市的机动车交通模式,使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城镇很快浓缩了各种源自于机动车的环境公害,如公路干线穿城而过,造成严重的噪声和尾气污染,同时给城镇居民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3)环抱城镇的乡村景观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价值被忽视,城镇建设割裂城乡之间在景观,居民活动空间方面的联系,使得居民和外来者失去对小城镇关键性生活价值追求的体验。

  (4)自然山水的价值被忽略,城镇周围任意开山取石、自然河道任意裁弯取直,河流水面堤岸随意固化,一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体、湿地被夷平或者填平,联接城乡之间的一些天然绿色通道被人为开发不当而破坏,失去了作为永久生物栖息地和城市中残遗的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和价值。

  (5)本地生物被遗忘,当地乡村和自然山水中的动物种类数量减少。动物活动形成的流动的和活的景观的丧失,其直接原因是可以作为生物生活和迁飞的栖息地如大树、林带、野地和水体(池塘、溪流)和这些动物赖以生存的本地植被被破坏,以及在小城镇建设中大量使用外来观赏植物、人工草坪等,这些外来的植物种群缺乏与当地动物之间的生物关系,而人为的管理活动如除草、施肥、剪草、喷药等都在破坏当地动物的生存条件。

  要加强植物配置设计审批,合理界定植物数量,丰富植物物种,坚持适地适树,多品种搭配。城市绿化要转变曾经一度“以草坪为主、乔灌花为辅”的模式,走“乔木为主、灌木花草为辅”的路子。既可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小气候,为人们提供大量可进入的休闲空间,又可节省大批的管护费用。

  小城镇绿化设计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城镇居民休息、游览的要求。小城镇具有不同于大、中城市的一些特点,规模小,居民居住分散,可供开辟为大型公共绿地的地段有限。因此小城镇园林景观用地布局宜均匀分布,突出重点。同时原则上还应根据不同区域范围内的人口密度来配置相应数量、面积的公共绿地。在城镇居民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带,可考虑公园绿地,以满足全体居民需要。但公共绿地的性质、位置、面积大小等应根据城镇发展规划,综合考虑,以避免给将来城镇发展规划的完善改造工作造成困难。

  为了增加城市的绿量,必须挖掘绿化空间。因此要搞好单位专用绿地和住宅小区绿化建设,向立体绿化方向发展,以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小区”活动为抓手,提高城镇绿化率和绿化水平。

  园林绿化至少要突出绿量、自然化、多样性、乔灌为主等特点。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绿化数量的主要指标。因此大绿量是形成城市绿化特色的第一要素,要编制和完善新区绿化专项规划,对建设项目绿化指标明确规定,对城市公园、街区公园、街头游园定位定量。城市绿化的自然化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管养经费,也符合当前城市绿化的发展趋势。

  行道树主要栽培在人行道绿带、分车线绿岛、市民广场游径、河滨林荫道及城乡公路两侧等,因其栽植立地条件差,受烟尘及有害气体污染重,受行人碰撞损坏大,受建筑物庇荫、水泥路面辐射强,应选择“耐瘠抗逆、防污耐损、虫少病轻、强健长寿、易于整形、疏于管理”的树种。从景观效果角度讲,应该择“春华秋色、冬姿夏荫、干挺枝秀、花艳果美、冠整形优、景观持久”的树种。还要考虑栽植地点和环境,城区道路应多以树冠广袤、绿荫如盖、形态优美的落叶阔叶乔木为主;郊区及一般等级公路,则选择速生长、抗污染、耐瘠薄、易管理等树种;通道及墓道等纪念场所行道树种的选择多以常绿针叶类为主。

  小城镇由于地理、自然、历史、文化诸因素,使之各具特色。园林景观系统的规划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固有特色,将风景资源、古迹遗址、古树名木、当地特色植物、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纳入园林景观用地系统规划中,开发潜在的风景资源,弘扬历史文化,保护文物遗迹,丰富园林景观的内容,寓历史文化于园林景观用地规划中,形成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

  发展中小城市,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避免人口过度向少数中心城市集中,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就业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小城镇如何在与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获取市场和人才是小城镇建设成败的关键。小城镇的园林绿化作为小城镇的一面镜子,也折射出这个小城镇的发展情况。

  引言:随着现代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对城市建设中重要内容之一的园林绿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目前很多重大市政建设工程的配套绿化工程中,出于特殊时限的需要,绿化要打破季节限制,克服不利条件,进行非正常季节施工。园林绿化施工主要是园林植物的栽植过程。植物材料基本是移植而来的。移植成活率及植株长势是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1 园林种植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盲目性的追赶时代潮流对于园林设计是最忌讳的,设计者借鉴全国的设计模式,不计成本的使用大草坪的种植模式,不计后期管理的花销,忽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理念。近几年来,园林的设计掀起了“乔木—灌木—地被”的模式,这种模式片面的追求了视觉效果,过分强调了生态的效益,这种不足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要结合绿地的性质,绿地的面积,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兼顾种植的使用量和景观获得的效果。

  园林设计者盲目的扩大树木的规格,主要是为了迎合领导者急功近利的心态,他们的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将种植的艺术形态与潮流结合,还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完全不能保障种植实木的成活率,另外,有些树木被设计者私自砍伐甚至是被移走,破坏了生态环境,也让大树的生命就此了断了。

  设计者将自己的想法过多的与种植植物的景观感受相结合,他们根本不就不能完全掌握种植植物对绿地的承受力,不切合实际的将一些片面的“完美”与“好”强加给绿地的主人。这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不科学的,设计者把绿地作为种植的主体,这固然很好,但是,严重的忽略种植景观的的真正意义就是大错特错了。

  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对高档的种植物不分贵贱的,盲目的进行场地的选择放置,这样不仅降低了树种的层次,对于观赏者来说更是一种奢侈,北方的杨树,柳树,槐树等都是耐寒树种,适应能力较强,生长的速度也很是快速,对于园林种植的设计有一定的效益,对生态也有一定的好处。在园林种植这方面应追求完美性,为种植树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树苗品种众多,名称各异,设计者在选择上有些困难。有些是进口的树苗,名字采用外文的形式,设计者有的存在文化程度较低的现象,对于上了档次的树木就假装认识,根本没有明确性,只要获利,不管其他,鱼目混珠的现象随处可见,使得高档的品种被充当,低档的品种被限制,影响了园林种植项目的顺利进行。

  园林的种植设计要求追赶园林艺术的美感,并且要求具有相应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如果将科学性融入进来会更加的有意义。种植设计是对艺术创造的延续,这个过程需要设计者具有更高层次的审美观点,由于设计者受的教育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甚至最大的不同就是思维方式,这往往就是造成园林种植审美观差异的最常见要素,虽然设计方案众口难调,但只要遵循这两个要求,势必会适合众多的口味,改善这种现象。

  近年来,天气变化异常严峻,气候变化尤为突出,并伴随着环境污染的熏染,让原本具有生态意义的园林设计出现各种弊病,这种前车之鉴,当以教训,鞭策我们要重视生态,并逐步提高这种生态的重视度。园林生态理论依据这些因素,被广大的园林设计者紧紧地重视起来,在这种背景下,园林界提出了生态学的园林设计原理,风景园林要与城市园林在一定程度上要保持一个观点,让人类生活的环境更加和谐,将人类生活,环境质量以及资源的利用三者协调起来,通过这种调节的途径,应用到园林种植设计中。

  园林在种植设计中,注重植物的栽培,植物是有生命的,它以个体的身份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存活,在生态的倡导下这是一种特殊的要求。植物种类很多,考虑的因素相对也要全面一点,选择的种植植物要保证与这种植物的生存空间相适应,生长条件相吻合,种植地点也要被考虑进来。如果植物能够适应生长的环境,就能很好的生存和发展,就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种植的植物与当地的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才能保障植物发挥其优越的生态效益,并为当地的特色做了相应的宣传。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景观的硬质不断的扩大,使得生态环境被严重恶化,产生了全球的热岛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利于人类生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缓解热导效应的侵袭,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注重绿化面积和生态效益,合理规划园林设计,加强大面积和大范围内的绿化效应,从而提高整体环境质量。

  园林景观除具观赏性、艺术性之外,还具有科学性、生态性。达到此效果就要求设计者把生态学,艺术学,审美学,文化学相融合灌输到整体园林的设计中,使植物的多样性,多结构,多功能,多层次充分发挥体现出来。其中有利的条件就是生态学原理,对于植物种植,植被种植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依据其原理和植物的分布特性,遵守植物生长规律,结合科学的布局,复层混交达到完美的统一并改善生态环境。要想使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改观,改善,就要有一些具体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复层混交结构的群落,不仅能提供不同生物(动物)的生态位,还能在视觉上形成丰富的变化从而可以形成植物、动物以及人类关系上的和谐。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植物群落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及种类组成艺术而科学地进行植物种植。

  首先,应该让绿化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自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美丽的植物和洁净的绿地才能给人舒畅的环境和美的享受,这样才发挥出了绿地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其次,要想让绿化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证种植物的成活率,应该设法平衡好植物在移栽过程中的水份,并且减少根系在挖掘、运输和种植过程中受到损伤,对树冠定期修剪避免其失水的现象。最后,严格的管理标准,使得管理工作从今以后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并药不断在管理机制、经验和技术上创新出新的思路。

  结语:园林的种植设计被当代人视为瑰宝,在绿地的园林规划中所占的比率相当大,种植的设计对园林的绿地工程项目影响深远,设计的好坏对整个园林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另外,在选择种植材料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好的植物材料,并且尽量设计出好的设计方案,通过艺术的手段让植物材料的本身特点凸现出来,将植物的功能与人的感觉协调起来,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绿化景观。

  [1]高彬,自然要素在传统与现代园地景观中的塑造浅比[J].福建林业科技,2008

  园林工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憩和观赏的场所,丰富、有层次的景观和景色可以增加园林工程的品味与魅力,除了草坪、鲜花和树木这些自然景色的搭配,引入硬质景观如假山、亭子和长廊等也是一种园林景观的塑造模式,丰富的景观搭配能提高园林的趣味性,增加人们对园林的视觉享受。在园林设计中体现人性化设计,能让人们休息放松的同时,体味到园林的人文气息,增加对园林的依赖感

  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在忙碌的生活背后都急需寻找一个放松休闲的场所,而园林工程的景观就为人们提供了释放压力、愉悦心情的环境。人们到园林公园去欣赏园林风光,观赏丰富的景观,陶冶情操,不断提高对美的品味。一个好的园林工程,具备较高质量的景观内容,能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提升人们的精神品味,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园林绿化的建设中,设计人员必须遵循景观设计原则,否则容易弄巧成拙,使园林景观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和作用。以下是几点基本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是园林设计中最基本的原则。很多景观都是由点和线构成的,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意景观之间的联系,遵守景观以点连线、线汇成面的规则,让看似分散的景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才能建设出富有美感和层次感的园林景观,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享受。否则,景观与景观之间就会缺乏有效连接,导致景观整体杂乱无章。

  传统的绿化植物材料品种单一,绿化景观单调,已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人们更乐于从园林植物的观赏中享受到美的感受。在植物设计上要注重色彩、气味、形态三个方面,运用多种色相的配合、观赏植物补色对比等应用塑造色彩和谐的植物景观;还要考虑不同空间的景观层次搭配,把握好景观的疏密度,打造出有层次的植物景观,让整个园林景观有机协调起来。另外,景观设计中还应遵循生态效益,促进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所满足的功能要求是其最基本的设计理念,而景观的表现形式景观功能的体现体,因此,设计人员应满足园林景观的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性,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景观规划。首先应对原有的布局与内容进行分析,在功能的大方向上做好其他景观的搭配,注意与环境的整体协调,提高园林工程的整体观赏性。比如在规划垃圾桶时,应充分考虑园林工程的面积与需求,合理规划垃圾桶的位置与数量,配合整体风格进行设计,不仅要满足观赏需求,还要发挥出垃圾桶的功能。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在进行项目的建设时,生态效益已经成为设计规划的重要指标。具有生态效益的园林工程能为周边居民创造健康舒适的条件,还为国家的生态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设计师进行园林工程的景观规划和建设时,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应加强生态化建设,多运用具体生态环保型的材料,科学地增加绿地面积,对园林中绿地的分布进行特色化布局,将各种资源有效整合到一起,满足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需要,实现协调平衡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当代社会,人们对高品位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加,园林公园作为公共休闲场所,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区域,高品位的景观设计能增加园林工程的质量,更受广大人群的青睐。在景观设计上,科学进行景观植物的配置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决定着园林的质量与档次。设计人员应合理选择景观植物的种类,需要根据植物的颜色、形状和品种进行合理的搭配,还要不断创新植物造景模式,塑造出特色鲜明的景观,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提升人们的生活的品位和档次,这也是高质量园林工程应追求的目标。

  我国园林建设历史悠久,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园林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园林工程的也融入了许多新技术与新元素。园林公园已成为是当代人们休息娱乐的重要生活场所,而景观设计是园林工程的灵魂,因此在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时,必须遵循基本的设计原则,合理地进行景观植物的配置,打造出丰富、有层次感的园林景观,提升园林工程的档次和品味,还要尊重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原则,注意园林的生态效益,这样才能实现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张晋石.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D].北京林业大学,2006.

  [2]李广有.石材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园林绿化工程按造园的要素及工程属性,可分为若干项工程。其中,辅装工程着重在园路的线形设计、园内的铺装、园路的施工等。

  园路既是交通线,又是风景线,园之路,犹如脉络,路既是分隔各个景区的景界,又是联系各个景点的纽带,具有导游、组织交通、划分空间界面、构成园景的艺术作用。园路分主路、次路与小径(自然游览步道)。主园路连接各景区,次园路连接诸景点,小径则通幽。目前关于园路的分类也有同行提出:结合我国一些典型风景城市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实践经验及参考国外同行经验,建议分为风景旅游道路与园路两大类,并各有其分类与相应的技术标准。道路的景观特色还可以利用植物的不同类型品种在外观上的差异和乡土特色,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外轮廓线特定造型以产生标志感。同时尽可以将园林中的道路布置成环网式,以便组织不重复的游览路线和交通导游。各级园路回环萦纡,收放开合,藏露交替,使人渐入佳境。园路路网应有明确的分级,园路的曲折迁回应有构思立意,应做到艺术上的意境性与功能上的目的性有机结合,使游人步移景异。

  园林铺地是我国古典传统园林技艺之一,而在现时又得以创新与发展。它既有实用要求,又有艺术要求,它主要是用来引导和用强化的艺术手段组织游人活动,表达不同主题立意和情感,利用组成的界面功能分割空间、格局和形态,强化视觉效果。一般说来,铺地要进行铺地艺术设计,包括纹样、图案设计、铺地空间设计、结构构造设计、铺地材料设计等。常用的铺地材料分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天然材料有:青(红)岩、石板、卵石、碎石、条(块)石、碎大理石片等。

  假山工程是园林建设的专业工程,人们通常所说的假山工程实际上包括假山和置石两部分。我国园林中的假山技术是以造景和提供游览为主要目的,同时还兼有一些其它功能。假山是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提炼与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至于零星山石的点缀称为置石,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 。

  置石用的山石材料较少,施工也较简单,置石分为特置、散置和群置。特置,在江南称为立峰,这是山石的特写处理,常选用单块、体量大、姿态富于变化的山石,也有将好几块山石拼成一个峰的处理方式。散置又称为散点,这类置石对石材的要求较特置为低,以石之组合衬托环境取胜。常用于园门两侧、廊间、粉墙前、山坡上、桥头、路边等,或点缀建筑、可装点角隅,散点要作出聚散、断续、主次、高低、曲折等变化之分。大散点则被称为群置,于散点之异处是其所在的空间较大,置石材料的体量也较大,而且置石的堆数也较多。

  山石几案的布置宜在林间空地或有树荫的地方,以利于游人休息。同时其安装也忌像一般家具的对称布置,除了其实用功能处,更应突出的是它们的造景功能,以它们的质朴、敦实给人们以回归自然的意境。

  较之于置石要复杂得多,要将其艺术性与科学性、技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然而,无论是置石还是掇山,都不是一种单纯的工程技术,而是融园林艺术于工程技术之中,掇山必须是立意在先,而立意必须掌握取势和布局的要领,一是有真有假,做假成真,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以写实为主,结合写意,山水结合主次分明。二是因地制宜,景以境出,要结合材料、功能、建筑和植物特征以及结构等方面,作出特色。三是寓意于山,情景交融。四是对比衬托,利用周围景物和假山本身,作出大小、高低、进出、明暗、虚实、曲直、深浅、陡缓等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变化手法。

  在传统灰塑山和假山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材料如环氧树脂、短纤维树脂混凝土、水泥及灰浆等,创造了塑山工艺。塑山可省采石、运石之工程,造型不受石材限制,且有工期短,见效快的优点。但它的使用期短是其最大的缺陷。

  可根据石形和其它条件分别用砖基架、钢筋混凝土基架或钢基架。坐落地面的塑山要有相应的地基基础处理。坐落地室内屋顶平台的塑山,则必须根据楼板的构造和荷载条件作结构设计,包括地梁和钢架、柱和支撑设计。基架将所需塑造的山形概约为内接的几何形体的桁架,若采用钢材作基架的话,应遍涂防透漆两遍作为防护处理。

  一般形体较大的塑山都必须在基架上敷设钢丝网,钢丝网要选易于挂灰、泥的材料。若为钢基架则还宜先作分块钢架附在形体简单的基架上,变几何体形为凹凸起伏的自然外形,在其上再挂钢丝网,并根据设计要求用林槌成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要求与居住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之情尤为迫切。园林种植作为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谐的城市环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园林绿化工作者在进行种植设计时, 应运用植物形态、质感、色彩这三个自然特征的统一原理,精心设计, 合理规划, 创造出内容丰富、和谐优美的园林绿化景观。

  植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形态。在自然界, 植物形态通常与原生长地的地形相一致。在山区, 尖塔形树冠占优势, 与该地参差不齐的岩石相协调。开展的树形在平原地区最常见。而在地形起伏的丘陵地区圆形树冠最多。设计时尽量利用当地自然的植物形态, 同时保留一些作为强调的特殊树形。植物一般按树形进行分类。树形有圆形、圆柱形、插花形、垂枝形、尖塔形和卵形等。树形主要依树木分枝习性而定, 侧枝与主干分枝角小树形就直立, 反之则开展。灌木可分为圆形、卵形、圆锥形和椭圆形,也可能是匍匐形或贴地蔓生的, 这主要取决于其生长习性。象一些常绿灌木, 枝子互相重叠在一起, 固而呈现出不整齐的外形。生长习性应视为主要的成型因素。由植物群组成的轮廓线或许是园林构图中最美的

  形态, 但在提供优美构图的同时, 必须考虑植物的遮荫、屏障、防风、围护等功能。

  茎、叶、树皮和芽是决定植物质感的自然外貌。由于这些植物器官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光影的作用, 质感从细致到粗糙是显而易见的。较大的叶、茎和芽通常给人以粗糙的感觉, 但枝叶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隙度也影响到质感。浓密的叶子形成细致的质感, 稀疏的叶子则形成粗糙的质感。光影的图案取决于叶片紧密的程度。叶形也影响到质感, 单叶比复叶在尺寸上显得大些。叶缘深裂的叶子,比类似大小的叶子显得质感好些。植物距人越远, 给人的质感就越细致,因此,在种植设计中观赏视距必须予以考虑。

  颜色分暖色调和冷色调。暖色包括黄色、橙色、红色, 冷色包括绿色、蓝色、紫色。暖色明快、活泼、引人注目; 冷色则显得宁静和消沉。风景的情调与色

  调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设计过程中, 通常考虑最多的是植物的叶色, 因为树叶最大限度描述了植物一年四季的色彩变化, 植物的叶色有浅绿色、翠绿色、深绿色、暗红色和黄色等。当然花、果、树皮和种子的颜色也应予以考虑。园林中的色彩一般来说都是调和的, 但优秀的设计提供的是更美丽的色彩。

  自然化设计的植物配置不仅符合人的审美需求,也符合自然分布和生长调节,根据植物社会的组成和结构进行科学人工模拟,建设“接近自然”景观。使整个城市的园林生态演替规律朝着顶级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园林应用的本质是“自然”的理念。

  植物生态习性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气候条件而不同,导致植物的分布区域不同,不同的区域环境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如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植物景观,暖温带针叶和阔叶混交林和温带针叶林植物景观各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各地在漫长的植物栽培和应用观赏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并与当地文化融为一体,甚至有些植物材料逐渐演变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象征。

  因为所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各地在气候、环境、历史等方面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固有的地方特色。从植物种植栽培上看,应该反映这一特点,最好表现为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著名树种。

  这种布局方式的要求是不正规矩阵。为了使工作人员种植便利,使自然型的小树林种植效果很好的实现,可以自然安排布置3 株、5 株丛植,通常采用先矩阵、后补充的方式。同时注意任何3 线不能形成一条直线。这些种植布局方式是为了实现天然林的效果。

  这种布局方式考虑到树木的生长速度。合理的安排(5m 的间距之间的所有物种,或者各树种之间保持5m 行距)来实现生长阶段不同的植物配置成为主要景观林,而且经过优胜劣汰后的景观更贴近自然界,为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主体占总植物群落的80%)率先推进A 组(A 组主要是快速成长且未成熟的树)的种植。到时经时间及生态竞争陆续体现B、C组,之后以D,E,F 最终形成了社区。

  灌木枝叶繁茂,可以增加树冠层次。很多灌木有艳丽的花果。配植得宜,可使景色更富变化。在高大乔木下布置适当的灌木,给人层次丰富的感觉。空透的地方,灌木要有一定的高度。路旁栽植灌木,紧靠路边的,要幽深自然,离路边远的,宜平坦开朗。草地边缘布置大片灌木丛,能增加空间的宁静感。

  花卉有丰富的色彩,能产生欣欣向荣的气氛。规则式一般采用花台、花坛、花镜、花带等形式,其特点是能集中地丰富某一局部景色,给人以强烈、鲜明、欢快的感受。自然式多采用疏落的丛植形式,饶有自然风趣。在花台配置花卉时,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色彩协调,开花整齐。花卉的配置多用补色对比组合,这样能产生强烈的色彩效果。如用紫色的三色堇与橙黄色的金盏菊配合,蓝色藿香鲈与黄色波斯菊对比。在草地上栽植大红美人蕉等红色系花卉均能收到很好的对比效果。

  我国市政园林的发展源于近代,而近代我国的历史发展是与西方相互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那么园林的发展不可避免也会受西方园林发展及其特点的影响。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近代世界园林的发展。世界古典园林是以我国园林、英法的风景园林、勤诺特园林以及日本的庭院式园林为其代表的。而现代园林的发展历史是始于20世纪的20、30年代,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园林的设计、布局上融入现代艺术和现代的思想。它讲究布局上的自由追求以及园林主体的相互照应、追求园林设计因素 抽象构图,如园林主体的色彩、形状的抽象组合;同时兼容并蓄式的吸收了日本园林的一些设计手法。由此现代园林在建筑及其技术手段、设计思想方面开始风行世界,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2个阶段:20 世纪70 年代是人类环境觉醒期。在此阶段,人类意识到环境的自身依赖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环境处境的恶劣性,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对自然界中最为敏感、活跃的因子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80年代以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阶段。这是基于世界性的生物物种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发起的。我国由于与世界的不断接轨,自然深受这些社会潮流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是社会的转型期,城市化加速发展,由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以及思想观念因素的影响,自然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生物物种已受到很大的威胁,在这样的形势下城市市政公园园林的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它的出现与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解决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所呈现给我们的问题,缓解我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也是我国市政园林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即现实问题解决的需要。最为重要的是未能给予生态观、自然生物位置以及地方文化方面以足够的重视。导致在市政公园园林设计实施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上表现苍白无力,对城市公园要求其自身的园林功能上未能发挥足够的积极的作用,所以目前我们需要迫切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对在城市建设中的环境破坏进行治理;其次是对现存自然环境的尽可能的保护,在设计理念上注重自然因素,尽力构筑城市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绿地系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为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维理念不断渗透到社会层面的各个角落,直至渗透进我们的精神内心,这一思维方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观以及行为方式,也是目前全球化的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发展的共识。所以,依据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坚持生态平衡为主导,遵循生态位与互惠共生的原则宗旨不断协调维护生态群落的多样性以及立体性,通过模拟自然群落结构建立的生态学,再加上绿化设计原则来不断创建园林高质量的精品。

  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植物种植设计上窥见一斑,植物物种的选择以本地物种为主,主要是因为乡土树种树势比较强,对于气候以及土壤的要求适应性强,栽种后易于恢复及其生长,而且对于常见的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同时也为人们易于接受,因为这是当地人们熟悉习惯的物种。进一步我们也可以深入到文化上,从文化层面上来分析,立足于新的文化底蕴寻求绿化设计创新,丰富项目的内涵意义,广泛吸收历史文化方面的精髓,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与思想观念,从旧的文化窠臼中解脱出来,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所创新。

  人类是一个开放性和可塑性很强的生物群体,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个因子,其自然性本体特征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与自然界的互动过程中不断的形成的,也是因为人源于自然界的结果。人类贴近自然性的一面是其自身的天性,所以在面向人类空间的活动中,作为城市建设中的市政园林建设要在克服城市病的问题上突出其这一满足人类人性化需求这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一个适合人类身心发展的优良空间。

  计算机技术的兴起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变我们的传统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它是我们生活中获取我们所需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园林绿化设计以及实施过程的引用更是标志着园林发展的一个新的标志,因为它提供了创新性的技术手段。它的引用,使得园林绿化的研究方法更为科学先进,同时通过它我们可以比较全面的掌握信息并且相互交流,集众智慧于一体,提高了设计过程以及结果的科学性。所以说,先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市政园林绿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技术支撑。

  我们可以认为水是整个园林绿化设计中最重要一方面,并且水也是在众多园林设计里面最受人欢迎的一项,因为水的可塑性非常高,相比其它固体设计而言。比如有些植物只有一种静态展示,而水就不一样,能静能动,还可以对周围的事物进行一种映射。但是它不能单独的出现,必须和诸如建筑物、植物等组合起来,并根据设计者的雕琢,展现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出来。因此在整个园林设计中,水的运用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

  据有关部门研究表明,生长在水里的植物可以摄取水中的养分物质,在水中缺氧的情况下不停地释放氧气,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有效的抑制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还可以有效控制水底泥层所富含的营养盐在水质中不断分解稀释,这样有利于对整个水体生态进行有效的维护,使其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最近几年,人工湿地系统渐渐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但是有很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人工湿地系统,它可以对城市的生活用水进行一个有效的净化,其中起到最大的效果就是水生植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水景景观是整个园林设计中最主要的组成部门。在进行水景景观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充分把握水的特性,以及清楚水和水景景观的内在联系。水是千变万化的,那么所呈现出来的水景景观也可以是千变万化的。

  判断一个水景景观的成败,不单单只看水型,也离不开对所需要的岸型进行规划与塑造。规划和塑造好的岸型能够让水景景观在整个园林景观中凸显别具一格的特色。但是在设计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水景景观与陆地的交界处,为了不让水直接把所设计的建筑物淹没掉,必须对整个空间区域结构的地形进行一个详细的勘测,最后拟定方案,再进行设计与规划。这样做的目的是达到一种虽然是设计施工,但是看上去又好像是自然形成的效果。

  在我国最常见的水景景观的结构都具有环状的岸型。我国的历史上,多数的园林景观中实景景观的岸型比较自由,因为都是根据相关地势直接修筑起来的,在一般的水景景观中,都是由一种文石所堆砌而成的。很多刚刚建立起的园林景观中的小池池岸,由于形成的方式比较多样,最后导致用的材料也不相同,这些精巧的小池池岸一般比较小巧精致,并且与其水景景观相融的很恰当,但是在岸型的设计上,往往采取多种形式,而没有一种固定岸型规定,在不同的岸型之间用一些鹅卵石进行紧密的衔接,为整个水景增添不少的韵味。

  在水中,通常会有很多水生植物,我们不但要观赏水生植物,而且还要对其倒映在水里的影子进行欣赏。由于水生植物的加入,从而使得水景景观变得具有内容感,也更具有画面感。达到这样一个效果不单要靠园林设计师一个人负责,还有与湿地专家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我们还可以在水边种植一些常见的垂柳,尽可能让垂柳的枝条向水面方向伸过去,使得水景景观画面感有了质的飞跃,再加上倒映,虚虚实实,对其水景景观的升华具有很大的作用,让整个园林景观变得更加具有美学情趣。在水景景观的设计中,充分的使用水生植物,可以将水景景观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又可以将整个园林景观提高到新的高度。

  由于我国每个城市发展程度不一样,经济建设也不一样,再加上各种自然条件、人文思想、区域的差异很大,园林景观的设计者只有把握到这一些才能设计制造出一种围绕当地历史特色的园林景观,才能提高园林景观的整体品味。在现代的城市中,有很多环境因素会影响到园林植物的生长,因此在对于水景景观植物的时候,最好选择那些对于环境具有很强适应性的植物,最好是当地的植物,因为只有当地的植物才能更好地与当地的阳光、土壤等环境因子相适应。在很多新奇的外来植物进行配置时,要考虑这种引进的植物能不能够适应当地的生存环境。

  在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中,水景占有者很重要得地位,并且水的能动性相对于固体而言比较强,并且很容易的就和周围一切的紧密的联系起来,但是想要很好的把水在园林景观利用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今为止,我们都还在摸索,但相信未来的水景景观一定会让人们眼前一亮。

Copyright © 2012-2025 WWW.yabo.COm-网站入口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6048号-1